t
省会赶过来的和本地融媒T的记者把镜头推得极近,连她耳后银饰反S的霞光都拍得清清楚楚;粉丝举着应援相机往前挤,她整理帽檐的指尖、转身时长袍扬起的弧度、唱哈语民谣时微颤的睫毛,全被疯狂记录下来,顺着网线疯长成热搜词条。“北泉迟叛”几个字像被晚霞烧红了似的,在榜单上一路蹿升,点进去全是大棚里的盛况、白马踏霞的剪影,还有北泉的胡杨林、老城墙在霞光里的模样。
演唱会结束时,最后一缕晚霞刚漫过天山的轮廓,把天空染成蜂蜜般的琥珀sE。
第二天,北泉的名字突然闯进了无数人的视线——有人翻出迟叛作为旅游大使拍的宣传片,镜头里的北泉,秋有金胡杨浸在晚霞里,冬有雪覆的草原映着晴空,连路边的野沙棘都挺着倔强的红,像极了那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姑娘。
没过多久,通往北泉的公路上就排起了自驾游的长队,民俗街的老铺子连夜挂起“迟叛同款”的招牌,卖N疙瘩的阿姨数钱数得指尖发红,连当年迟叛住过的长福孤儿院,都成了游客打卡的地标。
只是谁也没料到,这座曾经朴素的孤儿院会迎来如此多的访客。其实早在好几年前,迟叛就捐了笔钱,把孤儿院的土坯墙换成了保温砖,旧窗户换成了双层玻璃,连院子里的沙枣树都围上了木栅栏。
为了应付突然涌来的人流,她还特意请了专业的安保团队,穿着统一的藏蓝sE外套,礼貌地引导着想要参观的游客。更让人温暖的是,不少人带来了书本、文具和零食,放下就走,捐款箱里的钱每天都要清好几次,堆在院长阿嫲的办公桌上,像座小小的山。院长阿嫲是个头发花白的哈萨克族老人,一辈子没见过这阵仗,整天被问“迟叛小时候睡哪张床”“她最Ai吃的馕是谁烤的”,手忙脚乱得厉害,最后还是当年和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5页 / 共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