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眼,所以根本请不到什么名家,勉强拼凑出來的东西,看起來也驴唇不对马嘴,刊发之后,销量不增反降,真是闹了个贻笑大方。
赔钱的买卖,商贩们当然不愿意做,正当大伙后悔的几乎跳脚之际,几家报纸却同时收到了青丘子的第二篇文章,“说仁”。
比起上一篇《原礼》來,这篇文章的文笔就提高得太多了,并且不再像先前一样遮遮掩掩,并且开篇就向如今盘踞在扬州城内的名流宿儒们发出了问诘。
文章依旧引经据典,文四骈六,想完全读懂并不容易,但刨除那些复杂的旁征博引后,大体的意思却简单而清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所以青丘子身为晚辈,就有足够的理由,跟前辈名宿们一较短长。
这不是不尊师重道,也不是自不量力,而是要捍卫圣人之本意。
而《春秋正义》刊发了青丘子的《原礼》之后,却将《说仁》拒之门外,明显是背叛了圣人之,也辜负了其报刊之名,那些在《春秋正义》上撰文批驳青丘子,却不肯让青丘子发出声音的名宿们,则要么是胆怯理亏,要么是蓄意曲解圣人的经典,试图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
骂完了名流了宿老,青丘子笔锋一转,直奔主題,理直气壮地自问自答,何为仁,圣人在《论语》里头其实说得非常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这方面,圣人将他的本意表达得极为清楚,人和人之间完全是平等的,按照圣人的观点,人人各尽其知能,才力,各得分愿,则大道将兴,虽为父者,不得以非礼束缚其子,而论其他乎。
而接下來,青丘子又借題发挥,由圣人之仁,引申到扬州乃至全天下义军都在做的事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沒有人天生喜欢被当四等贱民对待,更沒有人天生喜欢受奴役,所以,红巾军起义,就是顺应的圣人之仁,具有无法反驳的正义性。
而淮扬当前所信奉的人人生而平等,就是仁的具体体现,“盖非谈平等,则不能去奴隶心,非示众生可为圣贤,则则不能去退却心,进而欲求大道而无望。”
众人皆可为圣贤,乃亚圣孟子所云,非青丘子首创。
亚圣孟子以为,“人皆能为尧舜”,尧舜于尧舜不分高下,则人与人之初生而平等。
圣人曰,“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则是平等的条件下,后天努力不同,而给予那些肯努力向上者,出仕,去更好地推行“仁”之道,圣人最初,就不认为有人天生便可以高高在上,让大伙出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