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小泥鳅比巨鲸。
“过去张某照搬淮扬,开工坊、立商号,办武学,尔等都觉得张某是东施效颦。但除了步亦步趋亦趋之外,张某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主意來。尔等都是饱学多闻之辈,尔等若是不喜张某处处效人故伎,何不趁早给张某献条良策出來?”见众人都不说话,张士诚用手指关节在桌案上敲了敲,继续笑着催促。
这话,可就有些刺耳了。常州军众文武听闻,个个额头见汗。特别是出身于江南的读书人,脸色红得几乎滴下血來。以目互视了数下,由行军长史黄敬夫带头,大声说道,“主公何出此?那淮扬之政,惑乱纲常,混淆贵贱,乃饮鸩止渴也。短期易见奇效,久则不攻自败。主公若是不信,尽管拭目以待…”
“我只见到它抗住了脱脱的百万大军,然后从容北上登莱…”同样的话,即便再有道理,听上几十遍后,也会令人生厌。张士诚皱了皱眉头,笑着回应,“且不说他将來如何?敬夫现在可有良策教我?”
你别说淮扬之政如何如何不好,你如果有好办法,尽管拿出來啊?张某听着便是?
那黄敬夫也有几分急智,被张士诚逼得无路可退,咬了咬牙,大声回应,“微臣心中的确已有一策,不敢称良。本欲与同僚反复斟酌之后,再献于主公。今日既蒙主公折节相问,且容微臣细细禀之…”
不是我沒办法,是还不成熟。既然你催得急,我就直接告诉你便是…
“张某洗耳恭听…”见对方说得如此自信,张士诚心中忍不住涌起了几分期待。一味地照猫画虎,肯定会被淮安军甩得越拉越远。如果真的有捷径的话,谁都不吝啬冒险走上一走。
“蒙元代宋以來,不修德政,科举亦时断时续。豪杰无出头之机,百姓无隔夜之粮,不得已,纷纷揭竿而起…”黄敬夫轻轻点头,开篇名义,点明了蒙元落到今天这般窘迫地步的原因。
“而如今天下堪称豪杰者,一为徐寿辉,二为刘福通,三为朱重九。主公起兵稍晚,只能暂列其四。余者,皆不足道也…”第二句,则着重指出张士诚的盟友兼未來的对手。
“嗯…”张士诚听了,手抹着光溜溜的下巴点头。在他心中,天下豪杰也就是这么几个,至于毛贵、彭莹玉、郭子兴、朱元璋之流,只是别人的打手和爪牙,根本不值得去给予过多关注。
“今朱重九麾下带甲十万,又刚刚将脱脱逼退,声望一时无两。主公昔日曾受其恩惠,疆土与扬州也只有一水之隔,所以断不可轻易与其相争…”见张士诚肯认真听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