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相瞒,以微臣之见,都督时下所行之策,有些操之过急,在淮、扬、高邮三地还好,毕竟这里土地贫瘠,百姓多半靠煮盐、帮工和经商为生,新政对他们來说,有百利而无一害,至少,不会绝了任何人生路,其他地方,则是不然。”
“嗯,这个我知道了,你继续说。”朱重九想了想,无奈地点头。
在一个完全的农业社会,想大规模推广工业化,阻力的确非同一般的大,如果不想血流成河的话,的确需要步子稍微放缓一些。
“所以,微臣以为,我军若是离了两淮,则必须以争取民心为上。”章溢很小心地避开一些字眼,用民心取代士绅之心,或者在他眼里,这二者并沒有明显的不同,据他以往的人生经验,大多时候,百姓都会唯当地士绅、族长马是瞻,不会自己考虑事情,不会仔细权衡利弊。
“的确,得民心者,得天下。”朱重九笑了笑,叹息着点头。
“所谓缓,就是在淮扬之外,暂且不要过早推行将奴仆改为雇工之策,而是重拾光武仁政,严令其不得残害奴婢,对于肯主动响应新政者,则重奖之,或赐以一、二开作坊生财之道,或赐予某种货物在当地的专营权,令其他旁观者权衡利弊,自行决定是否效尤。”
“嗯,,。”朱重九低声沉吟,不置可否,光武仁政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不甚清楚,但从章溢的说辞上來推测,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号召,沒有什么实际法律效力,并且也未必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这与他原來的打算,严重的不附,甚至会严重地拖慢他的初级工业化设想之实现,让人心里觉得很不舒服,(注2)
“主公可以在新得之地,设立一个年限,或三年,或者五年,期限之内,一切照旧,但期限过后,则任何人不得再买卖奴仆。”知道朱重九不是那么容易让步,宋克赶紧在一旁补充,“对于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化纳粮也是如此,肯主动响应我淮扬军的,不妨许他一些好处,在开办作坊,经营货物,或者其他方面,给与大力扶持,在其应纳总数的份额内,也做一些减免,对于袖手旁观,不肯主动投效者,则不承认其为士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从严。”
先以缓和年限慢其死志,然后再诱之以利,分化拉拢,虽然与朱重九理想中的情况相差还是很远,却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至少,推行起來,会比一切严格按照淮扬这边的规矩办,要容易得多。
“对于那些冥顽不灵,胆敢勾结蒙元朝廷抵抗我淮安义师者,则适于用急。”章溢紧跟在宋克之后,大声补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