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整体政策肯定要等上面来制定,但申城这边可以先做区域性的试行办法,而这种先驱性的规定实际上很可能会反过来影响最后的政策制定。
朱主任没有在沟通中把这方面的事情说得太过直白。
只是……他这一趟过来就是态度的表明。
首先,碳矽集团的车必然要合规,不然,这边车刚上市,那边政策出炉,一旦不合标准,那就半途而废了。
其次,如果能贴着碳矽集团的性能来制定,也是一种定向的扶持。
增程车既用电,也用油,那麽,纯电续航要做到多少?油箱燃料又要存在多大比例的上限?
这种东西一出来就很可能关乎着后续企业的产品。
胡铮南若有所思,转动着念头:「这要是贴着我们的目标做出个200公里纯电续航的标准,那不就变相提高进入门槛了。」
碳矽集团目前希望的电池性能就是提供这样的纯电续航目标。
俞兴哑然失笑:「怎麽可能那麽高?标准肯定是往下去,要是真细分出来,估计能比50公里高,不过,油箱比例还真得好好研究,这可能就是行业标准了,先看咱们这个油箱大小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合适。」
胡铮南点了点头,提前打个招呼,至少不会措手不及。
他边走边聊,又问道:「朱主任没提别的什麽了?没说给我们放放贷款?」
「他也知道我们刚拿了融资啊,别的没提什麽,哦,就是问了我一个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的选择。」俞兴说到这里,想了想,「也不知道是不是凑巧问的,但确实挺巧。」
胡铮南认真问道:「俞总,你怎麽说?」
「他问我为什麽想用磷酸铁锂的电池。」俞兴说道,「我说,磷酸铁锂的都是很常见的原材料,不像三元锂那样有卡脖子的风险,朱主任对这个答案还挺意外的,然后就没问什麽了。」
胡铮南有点愕然,他对这个答案也挺意外,这个时候不说之前和宁德时代的交流内容了……
俞兴瞧见胡铮南的表情,笑道:「和什麽人说什麽话嘛,我也没把话说死,反正,咱们碳矽集团进军新能源产业是有过方方面面的思考和实践。」
胡铮南觉得老板思考的比自己想像的更多,斟酌道:「朱主任这次……」
他顿了顿,没把话说下去。
「耽误不耽误他的成绩,诶,这事又没法说,反正,我们是从事实出发,谁来问都是这样,要坚定坚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