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宁德,然后就没了什麽动静。
没什麽比技术上的落后更让公司有危机感的了。
尽管,实验室里的属于非标产品,也不清楚具体的性能表现,而且,宁德时代的实验室里也有进步,但比亚迪既然能拿到碳矽集团,恐怕还真是有一战之力。
俞兴事后倒是又和曾玉群通了个电话,没提近期具体的电池情况,谈到彼此合资的潜在可能又不设时间,主要还是表达对彼此的支持和看好。
曾玉群提到自己去车企考察的见闻,充分肯定碳矽集团的投入和进步。
俞兴则是更为直观的表达看好,再次提到红隼资本可以在资金方面提供融资支持。
两边在电话里好好好,接下来还得看实际的表现。
不过,虽然俞兴仍旧觉得碳矽集团在电车推进上还有很大空间,但曾玉群反而认为临港这边有了长足的进步,原型车陆续亮相,关键供应商稳定合作,专利研发出现联盟,资方提供积极支持,再加上一定会有的政策扶持,这相较于前两年已经是一派基业的轮廓了。
十月的国庆假期,俞兴有好几天都仿佛消失了一样。
包括锺志凌丶吕海颖都以为老板是放假回家了,实际上,他是和刘琬英天天钻测试车间,又亲手测试了一批刚到的大众和雷诺柴油车型。
这两家企业的造假实际上只要用真实的路测就能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但这对于过山峰反而不是很好的方式,而如果交由海外测试机构,也容易走漏风声。
所以,刘琬英一边找国外的工程师更改测试控制软体,要改成非标的工况流程,一边还是和俞兴亲眼见证了排放的造假情况。
这麽测试一波,他们心里都踏实下来,少则2倍,多则10倍,这种数据表现真是太石锤了。
车圈地震,在所难免。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俞兴在微视发了一条看海的视频动态,发现自己在这边的粉丝不知不觉也突破50万了。
不算很多,但之前没给什麽推流,这种表现也还不错。
他就像是一个正常的用户,还在评论区回答了一些问题,其中也不乏对他与企鹅竞争的好奇。
——「俞总,你不是不看好微视吗?为什麽还要用?」
俞兴给了回答:「市场在变,企鹅在变,微视在变,我的想法也在变,就是需要体验变化,我才使用啊。」
他又回了另外一个提问,评价了现在的微视:「现在用起来的感觉还不错,企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