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进不得祠堂,上不得家谱,后人简单立个碑,说两句便罢了。”
“您在编故事吗?证据呢?”我微微頷首。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齐师傅指著身后几位考古队员,笑著说你听听,他们还在念呢。
我这才听见考古队同志们都聚在题字石壁前面,一点点破译出上面的文字。
而齐师傅听完考古队员们翻译的字句,再转头给我传话。
“这么想来,我们前面见到的那一只眾星捧月的判官俑,並不是判官形象,他一手拿书,一手拿笔,那是在写诗。那是诗仙李白的擬人俑!难怪要放在天井正中央位置,还要冠以『太白』之名,是为了感谢他们家族的恩人。”我豁然开朗。
我师傅点点头说没错,而且你要注意另一件重要的事——“这座海底墓咱们也算是闯过一遭了,但你没发现这里的布局很不合理吗?一路上我都看著指北针呢,墓穴內大小门廊和通道,都不是正向的东南西北,它们非常杂乱。至於什么天井、壁画、陪葬品等等,也全都完全不符合规矩。”
齐师傅说,与规矩对应的,是天然。有没有可能,人类根本挖不了这种洞窟,这是一座完全由天然形成的海底溶洞?
“南方墓葬,尤其是西南山区,偶尔会把一座山洞掏空,作为埋骨之地。这是因地制宜。咱们对比大唐“二京”——陕西“西京”长安和河南“东京”洛阳,经常听说人家地底到处都是宝贝,又挖出什么汉唐时候的古墓,绵延了几公里土地等等。因为北方和中原多平原地貌,一马平川,地底也都是软软的泥沙,铲子可以挖得动。但在南方山区,从没听说过谁在山脚下挖出什么古墓居然绵延了几公里岗岩什么的,这是胡扯。除非他们想开山钻隧道修青藏铁路,而且这难度肯定比修青藏铁路还大。”
我不耐烦地说您省省吧。我早就怀疑这是人工开凿的海底溶洞了。我不是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