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想盲从,也因此更加渴望交流。因为,偶尔会在快乐的坚持中,看不清去路又忘却归途。尽管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在思索。
\n
呵呵,握握手,亲爱的朋友!
\n
林xx年3/21
\n
林林君,您好!
\n
如此迅速地收到你的来信,除了再一次品味你对人生、哲理以及情感等种种隽永而清丽的感受外,也再度欣赏并赞叹你颇为可以的语言和文字能力;这绝不是虚伪的表扬和吹嘘,请相信我的判断,努力吧,深刻细腻而独特的思维思考,再加上富有个性的语言特色,会使你结出望而可及的生命之果。
\n
虽然说,在当今一切都成为商品,也因而使文学、艺术等许多原本实属于人类精神营养的高尚纯净之物,屡屡因名利勾引,无耻地蜕变为充斥荧屏书摊的赝品和伪劣之作,以至于如余秋里、张艺谋这样的“大家”,也竟能在以《文化苦旅》、《红高粱》等成名后,弄出羊拉屎一样的“走马观花”,以及像《英雄》这样纯粹的花架子,糊弄世人。于是,除了相当一部分“文人”、“大腕”们也一样如蝇逐臭外,更多的文学和艺术爱好者,因而心灰意冷,不愿再以文字和文化为友;但更应想到的是,错误和肮脏庸俗的,并不是文学和艺术、更不是语言和文字本身,而只是“异形”社会对她的扭曲和误导。所以,我对于能有你这样执着而纯情的追求者为友,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喜悦,并因此也可以说,也许在往后相当长时间内,只要你不厌倦,与你的这种交流和沟通,或者会成为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而渴盼的内容。
\n
抛却开名利不说,应该承认,发表欲的确是人类中每一个有思维、有表达能力者的共同天性;但是往更深里去想,一方面,以发表为目的的东西,一般都很难是好东西,另一方面,不考虑发表而真情流露的,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未必就不能终因其真,流传于世。不过更重要的是,假如连“传世”等种种也淡然抛开的话,那么,以文字和思维来修身养性,来交友传情,这样的追求和人生,也未必就比所有那些喧嚣于世者们,度过得没有意义,或缺少了所谓的“价值”和“含金量”。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