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此大善!旁的不提,广州、崖州等地,便可先行试用这税赋优惠之策,以观其效。”
“还有幽州,那是我大唐征伐辽东的兵马粮草中转之地,若能将幽州经营得如同定襄一般繁盛,日后朝廷再对辽东用兵,便会从容许多。”
国与国之争,归根结底,拼的是国力。
只要大唐的根基足够雄厚,无论由谁挂帅出征,胜算都已在握。
“王爷,陛下可是要对高句丽用兵了?”
武媚娘心思敏锐,从李想的话语中捕捉到了关键信息。
高句丽,可以说是压在大唐君臣百姓心头的一块巨石。
前隋杨广三度亲征,非但寸土未得,反而折损无数将士,遗留的俘虏反倒资敌,成了国人的奇耻大辱。
因此,朝野上下都明白,征伐高句丽,只是早晚之事。
“环顾宇内,于陛下而,已无敌手。高句丽这根硬骨头,今年不啃,明年也得啃。”
李想并未对她隐瞒。
在他看来,征伐高句丽已是箭在弦上。
此前李世民决意与新罗联手,便是动了心思。
眼下万事俱备,所缺的,不过一个出兵的由头罢了。
而这种东西,只要决心已下,俯拾即是。
“此番出征,陛下莫不是要御驾亲征?”
听闻此,李想不禁深深地看了武媚娘一眼。
这种深宫内帷之事,她竟也能洞察到?
常人如何能想到这一层?
不过,他倒是不必去猜。
因为他,早已知晓答案。
“自古天子,谁不渴望亲率六军,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纵然此举未必是上策,但这份荣耀,又有几人能抵挡?”
“朝中虽未有定论,可一旦征伐高句丽的战鼓擂响,圣上亲征的几率,怕是十之八九。”
“那岂不是意味着,国事将由太子殿下暂理?”武媚娘秀眉微蹙,眸中闪过一抹忧色。
燕王府的处境,人尽皆知,既不亲近东宫,也未投靠魏王府。
在这储君之争的漩涡里,不选边站,本身就是一种原罪,意味着你同时被两方视为眼中钉。
起初,李承乾与李泰或许还存着拉拢之心,尚能虚与委蛇。
但时日一长,他们都已洞悉,燕王李想绝非甘居人下之辈,更不会成为他们的棋子。
如此一来,一个不肯归附的强大亲王,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