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我曾在一本杂记上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许能解你心头之惑。”
看到段嫣然的忧虑,李想并未直接解释,反而侧过身,轻声说起了一个故事。
“这和那个现象有什么关联?”
“据说,若将一只蛙猛地投入沸水,它会因剧痛而瞬间跃出求生。但若将它置于一锅凉水之中,再用文火慢慢加热,这只蛙便会在逐渐升高的水温中安逸地游弋,浑然不觉危险将至。”
“等到水温高到让它难以忍受时,它已耗尽了所有力气,再也无力跃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被活活煮死。”
“我们如今在做的事,便是那锅慢慢加热的凉水。兴办学堂,让更多人有机会读书识字,短期内看不出什么波澜。”
“但十年、二十年,乃至一两代人之后呢?当大唐处处都有读书人,他们可以通过科举入仕,可以成为管理地方的吏员,届时,世家门阀还能像现在这样,轻易地掌控一切吗?”
段嫣然冰雪聪明,一点即透,她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王爷您鼓励世家勋贵也去办学,甚至由朝廷出资襄助,表面上是给了他们好处,实则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主动加入这场变革?”
“还有,您为他们指明了出海贸易等无数财路,也是为了用巨大的利益将他们的目光从朝堂权柄上移开?”
虽然李想的初衷更多是为了推动大唐走向海洋,但段嫣然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去理解,也完全说得通。
任何改革,只要能让既得利益者从中分得一杯羹,那么推行的阻力便会大大减小。
说到底,所谓的改革,本就是一场利益的重新划分。
“你说的很对。这就好比开山引河,一旦水流形成了奔涌之势,便再也无人可以阻挡。到那时,朝堂上的力量自然会趋于平衡,而非像现在这样,被少数几家所左右。”
“王爷。”段嫣然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可话说回来,李唐皇室,不也是这天下间最显赫的门阀吗?”
“如果开启民智、广纳贤才最终会动摇世家的根基,那有朝一日,会不会也同样动摇到皇权自身呢?”
李想不禁哑然,自家夫人这份洞察力,真是愈发敏锐了。
这个问题,着实不好回答。
他总不能昧着良心说些虚无缥缈的空话。
“凡事皆有尺度,过犹不及,如何拿捏分寸,才是关键。以大唐当下的局面,皇室的威严与权威不容动摇。”
“这片疆土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