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压力很大。
\n
第二,公务员职业化深入人心。之前信息不透明,干部接班制度存在,导致平民子弟难以进入,雾里看花。现在越来越多平民子弟通过公考进入队伍,加上网络的传播,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原来所谓的公务员并不等于做官,大多数人这辈子跟做官无缘,只是一个发不了财也饿不死的职业罢了。而随着未来公务员职业化进程加快,聘用制广泛推行,编制总量持续减少,未来的公务员必将与现在大不一样,终将变成一个能进能出、能签能解的大众化职业。
\n
第三,社会大众的包容阈值提高。随着反腐深入,越来越多老虎苍蝇被披露出来,和那些***分子相比,郑方圆此类为了生活去干苦力体力活的干部,反而容易得到群众认可。但凡他们吃拿卡要一点,都比跑网约车、送外卖来钱更快更舒服。如果一味追究这类干部责任,群众反而会觉得不如把心思放在那些贪赃枉法的***分子身上。
\n
但官僚习性之所以顽固,因为其具有强大惯性依赖。刘阳华不可能主动承认自己过去做错了,也难以接受自己的过去被否定。所以,对于郑方圆之属,哪怕心里有些许同情,但仍然不会手软放过。
\n
另外一重原因,就是试探李解的真意。把一个本来违规的干部调入专班,毫无疑问引起了市纪委内部猜测之声。其中最忐忑的就是刘阳华了,要知道,李解直接指定郑方圆进入违规兼职取酬组,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他得通过此举,看看李解究竟是对事,还是对人?究竟是因为舆论影响,还是跟郑方圆有什么特殊私交?这对他下一步调整策略跟紧领导思路有重要意义。
\n
只能说,官场中人,目光绝对首先放在上峰身上。能否精确领悟上峰意图,是升迁的第一要义。
\n
所以,这不是辩论场。郑方圆哪怕说得再慷慨激昂、正气凛然,对刘阳华来说,也只是让刘阳华略微有些震惊和赞赏,暂时动摇不了他的决定。
\n
面对郑方圆的愤怒,刘阳华反而缓和了,没有再激化矛盾:“你说的这些,我都能理解,个人有什么情绪,也无可厚非。但我还是那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