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阵』都建起来,将来这出行往来,就是片刻功夫,就算一年一轮换,也不费事!」
王诚闻言,不说话了。
还说什麽?王延庆这厮一堆理由等在那里,说什麽都得让他顶回来!
而且自己又不是不同意这件事,怎麽这老小子总是抓着自己不放!?
大家还都是姓王的呢,本家见面,分外眼红不成?
王诚颇有些牙疼。
王延庆的话,不光「说服」了中书令王诚,也提醒了张承道。
确实,虽说传送阵建好以后,「交通出行」能得到显着提高,但还有一个问题,会极大地限制民间各方各面的发展。
那就是「户籍制度」。
其实古代的户籍制度总的来说,属于一种懒政。
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百姓,并保证有足够多的人口被禁锢在土地上,耕种出足够供养国家的粮食,专门强制百姓尽可能地减少出行和交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凡出行,必须去找地方官府办理「出行证」——这东西有很多名字,有的地方叫「过所」,有的地方叫「路引」,还有的地方叫「公验」,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原来的周国,包括现在张承道还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白石仙宗治下,都是叫「公验」。
不过因为南楚国那边叫「路引」,所以「路引」这个叫法也渐渐流传开来。
总之,这种「出行证」办理十分麻烦,不光要缴纳高额的费用,还要请地方乡老为自己作证,并说明出行理由等等,前后弄下来,花费极高,比现代出一次国搞签证还贵,也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普通百姓的出行。
像另一个时空,近现代时,也摸索过很多种办法,1984年《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颁布前,什麽学生证丶军人证丶户口薄等,包括应用最多的单位开的证明,都勉强能作为证明身份用的东西,只是几乎没什麽统一的规定,也导致那个不用身份证丶无法实名的年代社会治安问题十分堪忧。
当然,以现在的社会生产力,一张「身份证」无痛全国游还有些不现实,但至少可以简化一下流程,鼓励人员流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经济发展。
毕竟有了灵麦丶灵稻,只要灵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够普及这些高产有灵作物,也就可以将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进行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生产创造,这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
那麽,或许可以先逐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