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妈的这么折腾人!想如意?那就睡了别起得了!”
周老爹早年走街串户,与无数人打交道,文的武的都来得,如今气急,嘴上顿时失了把门。徐氏听得他骂了半晌,小心问道:“咱爹还是坚持要捐那二百两?”
“不晓得。”周老爹两手搓脸,疲惫地答道,“这事他没怎么跟我商量其实我也觉得不大必要,又不是说捐了钱咱北生就一定能考中,主要还得靠孩子努力”
徐氏也心疼钱,但是也不想放过给小儿子添助益的机会,遂提议道:“小荷的一个提法其实挺好,北生他岳家日后也要沾光的,他吕家不该给姑爷也赞助赞助?”
“这种口哪里好开,如果亲家有心,早就主动开口了”周老爹叹气,“难啊,到处是用钱。”
徐氏又想了想,道:“要不让北生他媳妇把嫁妆拿出来?”
“你这说的什么话!也不怕被人戳脊梁骨说咱周家昧下儿媳妇的嫁妆?”
“这咋叫昧下呢?是咱吃她的还是喝她的?这不是给北生用嘛。北生是不是她男人?为自己男人前程付出是不是应当的?当初你去当货郎,我陪嫁的一两压箱银不也给你拿去做本了吗?北生以后的荣耀头一个享受到的就是她,她啥都不用做就眼巴巴等着享受了?别说大嫂和小荷不乐意,就是我,我也不乐意。”
“”周老爹长叹一口气,“真是人多事杂。算了,一切等明日再说。睡吧。”
~~~~~~~~~~~~~~~~~~~~~~~~~~~~~~~~~~~~~~~~~~~~
吕氏有没有嫁妆呢?有。
吕教谕既然做的是县学的教谕,俸禄虽然没有多少,桃李却也算满了小半个天下。每逢年节,学生们也要送他礼物,银子是浊物,自然没有,字画古董确有。虽然不是年代久远的名品,可也是前朝或当代叫得出名字的人才的手笔。
吕教谕是自喻名士,给女儿的陪嫁也是按着名士风流来的。小两口在县城租下的小宅子不必说,吕氏大半的嫁妆在那里,吕夫人领着人亲自去布置,“连书房里的一方砚台,都是有来头有讲究的。”
至于送到周家的“轻巧物事”,多半也是一些字画花瓶。周北生和吕氏的新房一布置,乡人便看得啧啧惊叹“真文雅”。事实上文雅有之,格格不入有之。
周家当时给的聘银是一百两,吕家给女儿压箱底的嫁妆银子,是二十两。
吕氏是嫁过来后才知道,其实妯娌唐荷,嫁妆银子就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