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大司空的谏言,没有防患于未然。
“漕运运力本就紧张,殿下如果再不及早处置,只怕要重蹈覆辙,关中将饿殍遍野,百姓揭竿而起!”
相比刘洎指桑骂槐,这位就直抒胸臆得多了,喷得李治太阳穴直抽抽。
可他扫视一圈,竟发现朝堂之上,赞同他俩的大臣占多数。
刘洎原属于李泰阵营,唐俭一直是中立派,如果他俩向自己发难还容易理解的话。
那么高士廉、许敬宗等铁杆晋王党此刻也站在对立面,就令李治十分难受了。
他顿时有种孤家寡人的悲凉感。
其实他想多了。
贞观的大臣们都是很单纯的,都是为国家尽忠而生的。
王朝开初,大家还有一股为国为民的理想主义情怀,所以看见主君做得不对的地方,还敢直言进谏。
客观评价,能坐稳朝廷、压服天高皇帝远的南方,李治这个年轻摄政做得已经算不错了。
只是和另一位小妖孽比起来比较费拉不堪而已,李治的手腕仍然远超其他少年皇帝,和东汉幼儿园相比更是宛如神人在世。
所以,大臣们难免会提高对小摄政的要求,用对待老李的那套直言进谏来对待小李。
然而,在如惊弓之鸟的李治听来,大臣们好像在故意和他过不去。
他觉得,朝廷众臣一定在互相串联,打算将他架空、篡夺朝政,以向李明投降,或向新突厥称臣。
而在背后谋划这一切的……
李治看向了一言不发的文官之首,长孙无忌。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