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道只是吹个逼过个嘴瘾,怎么又摊上事儿了……
…………
“哦哦!袁道长的效率好高,已经煮出来第一批海水盐了吗?
“这盐可真是……又盐又咸啊。”
过了没几天,第一批用天然气煮出来的海盐便呈上了李明的办公桌。
怎么说呢……
以二十一世纪的标准来看,这些盐“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又黑又涩,富含人体所不需要的多种矿物质,不如工业化精白盐的一根。
不过在唐朝时期,这样的质量虽然称不上上乘,但也足够平民百姓用了。
高粱大麦放开摁造才几天啊,连大米都得吃进口的,能调个味儿咸个嘴就行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关键是,这盐便宜啊!
古代制盐,无外乎通过盐湖或盐井里抽水熬盐,成本的大头是燃料。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第一位的,足见燃料的重要和稀缺。
南方地区还能利用太阳晒盐,但这条件东北不具备。
现在柴火钱老天和老袁都付过了,海水又不要钱,产出来的盐岂不是嘎嘎便宜,老百姓也能放开了吃!
“阿韦,现在市面上的盐价是多少?”
韦待价对市场数据信手拈来:
“平州和营州大约二十文一斗,高句丽再贵些。
“殿下,您是想售卖官盐,来弥补财政亏空吗?”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