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时移世易,这份盟约早已不在,可谢若玄留给两族的阴影却还根深蒂固。
国书或许不能改变月羌大宛攻打大渊的决心,但能引出他们的心理阴影,令他们心生忌惮,便足够了。
类似于诸葛亮使用的空城计。
接下来月羌和大宛再进攻大渊时,一定会慎重慎重再慎重,不敢轻举妄动。
而谢若玄只要他们这份“慎重”就够了。
慎重,说难听点,就是犹豫不决,兵家之大忌。
拖出的这点犹豫时间,就足够大渊有喘息之机了。
当然,如果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
众臣深深地注视着谢若玄,无不感慨他与谢子羲不同。
这“好手段”,直戳人肺管子。
恐怕国书传到月羌和大宛,原本能议和的局面,直接变成不死不休了。
不过目前这情况,议和也没用就是了。
所有人都知道大渊的结局,亡国“已成定局”,倘若此刻再示弱求和,无异于向月羌和大宛传达“我真的要亡国了”“你们快来舔包”的信号,平白涨他人气势,灭自己威风。
恐怕届时真的大厦将倾,无法挽回了。
难得太阳打西边出来,谢若玄没有闲着,他下诏令,将一个人调回了京城。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