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男人是个好父亲,他很爱护自己的女儿,也知道那男人也是个好丈夫,儘管自己再也无法生育,但他却依旧没有拋弃自己,还是为了这个家辛苦劳作。
哈萨克族的游牧民族,是个很看重血脉宗族,且尤为团结的民族,他们不以自己的小家为单位,而都是以宗族为单位生活,每到转场时也是,整个宗族一起行动。母亲知道自己的男人,不仅是丈夫和父亲,还是儿子。特別是他作为家里的长子,又是家族同辈中有声望的长辈,有一个儿子对他来说,很重要。
母亲知道父亲的压力,也了解女儿的痛苦,可作为无法让丈夫拥有儿子,能在族里抬起头的人,她却只能沉默著做一个观察者,什么都做不了。
迪娜拉一直以为,就算自己不是男孩让父亲失望,但她还有母亲,母亲会轻轻哼著歌哄她睡觉,也会將她被韁绳磨破的手指缠好,温柔地摸著自己的短髮,她一直以为自己至少还有母亲的爱,却不曾想就在她上初中的时候,母亲成为了那个最先拋弃她的人,比父亲还要早。
初中的迪娜拉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明白了並承认了自己的性別,就算自己每天臭臭的,总是一头乱糟糟的短髮,每天跟男孩子混在一起,甚至比他们都要厉害,但最终自己也不是一个男孩,永远不是父亲想要的男孩,以后能够接替他的位置,继续带领族人的男孩。
认清楚了这一切后,迪娜拉承认了自己是女孩的事实,也不再执著於让自己成为男孩。老师讲过木兰的故事,也讲过巾幗英雄的成语,因此她开始学会思考,思考父亲需要男孩的背后,是一种落后且固执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而那种思想並不是父亲一直引以为傲的传承,是一种老旧的思想。
想清楚这些的迪娜拉,开始不断地与父亲发生爭执,她想要通过自己的知识,让父亲知道什么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她想让父亲拋弃那种固有的思想,告诉父亲他错了,並不是只有男孩才能保护好族人,带著族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只要是优秀的人,女孩也一样可以。
但这些话对於父亲来说,无异於是在扇他的巴掌,是在质疑他最为一家之主的能力,更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