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不由人”,他的业力真的改变了;你只能够说万法唯识,“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n
没有错,人生的业力占了百分之五十,人生的确受了过去业力的引导,但是你的第六意识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从人生五十岁来看,五十岁以前,你能改变的有限,前生的业力比例很高。但是五十岁以后,因为第六意识已经活动了五十岁,如果你没有做出改造,就不能完全怪你的前生了,你今生的成分已经放在里面了。因为你的修行,第六意识动了五十年,对前生的业一点都没改造。没办法,因为我业障深重。你不是业障深重,你是打妄想打太多了。这跟你今生的第六意识有关系,不能全推给第八识。你说你小时候怎么样?那没话说,因为你第六意识的灵动太少,活动力太少。
\n
《唯识学》思想认为人生是两块:一个是不可改变的,阿赖耶识的业力,它是一种成熟的业力;一个是第六意识的名言分别。“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两个交互作用,创造了你的人生。我觉得这样子讲人生会比较中道一点,他会认为人生没有好坏;损益在人,你怎么想就很重要了。他只要透过后天的学习,人生是可以去主导,而不只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人生是某种程度可以有些主动性。到这个地方是赖耶缘起,当然还有进步空间。
\n
我们看最圆满的缘起,叫真如缘起。请合掌。
\n
三、真如缘起,正念真如,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n
这个缘起论,天台智者大师在修观的时候,他“一念三千”主要是把人生切成两块:一个是众生法界,一个是佛法界。前面的业力跟思想,其实是站在众生的法界来讲的。你就是一个凡夫,怎么样力争上游?我好好地创造善业、创造一个美好的思想来改造人生,相当不错。但是它的不足是:你毕竟还是站在众生法界来处理问题,就是你活在生灭的因缘观。
\n
按照比较高档的经典,比方说《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等等,你看他们在处理事情,角度就不一样。他们站在佛法界来处理事情,就是你虽然业障深重,但你看到的是人生表面,没看到你的内心。你把这些业障深重的因缘拨开来,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