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丁二、圆修法门分三:戊一、至心发愿;戊二、从心出发;戊三、自他不二
\n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面,我们看丁二的“圆修法门”。
\n
我们上一堂课讲到净土宗的感应道交,从浅到深有两种的差别:
\n
一种是平时的感应道交。平时的感应道交要求的标准是比较低的,它不需要怖畏生死,也不需要放弃主宰,它只要从痛苦当中激发想要追求快乐的心态,而启动皈依就好了。从离苦得乐的念想而启动皈依,它就能够从这个感应里面去突破业障。当然,突破业障,对我们来说,我们生命的本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因为你的轮回没有改变,你的痛苦就依然存在。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绝对不是净土宗的主要诉求,顶多也只能够作修行的配套。
\n
所以,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死关,就是你必须在生死的关卡能够突破出来。
\n
突破生死关,当然这个心态的水平就比较高了。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三种心态:怖畏生死、放弃主宰、一心归命。这种心态我们理解起来不难,但是实际操作非常不容易。我想,我们一般人很少因为害怕生死,就会把生死给放弃,很少。为什么呢?因为你心中的妄想。它怎么来的呢?它是你长时间生命的一种美好记忆。人生本来是很单纯的,它就是一个业力的释放。你的善业在释放,所以你今生快乐;有些人是罪业在释放,就痛苦。人生本来只有两件事情,快乐跟痛苦,如此而已。
\n
但是为什么人生搞这么复杂呢?因为在释放痛苦、快乐的时候,激发我们的感受,激发我们的想象,激发我们的执着,就让人生变成错综复杂。就是说,人生如果只有业力的释放,它是非常单纯的,你要么快乐,要么痛苦,只有两件事情。但是当妄想加进来的时候,这个事情就没完没了,人生无解。因为内有妄想,外有业力,就搞得人生错综复杂。
\n
其实妄想的可怕在哪里呢?因为它曾经都是你亲身经历过的生命所留下的美好回忆。曾几何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