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丁二、开显真实
\n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四面。我们讲到丁二的开显真实。
\n
那么净土宗,我们一生努力地修学,最后的成败关键,最后的决战胜负,是在临终的那一念。千念万念,为了临终那一念。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佛堂的用功准备,都是为临终做好准备。
\n
临终的准备工作应该是包括两块:一个是枝末法门,一个是根本法门,这两个都必须具足。
\n
从枝末来说,我们必须要透过忏悔跟调伏,把我们的生死业力降到最低,忏悔业障,调伏爱取。当然这个都是有相的一种对立的法门,但是你只是忏悔跟调伏肯定不够,最重要的你还要“安住”!忏悔、调伏、安住。
\n
大乘佛法的传承才有安住法门。在小乘法门、在人天乘法门,其实没有安住法,只有调伏法。比方说,五祖弘忍大师要退位的时候,他要他们的住众提出他们个人的修行心得。神秀大师提出来,就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它的重点在于“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六祖大师提出来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n
这两句话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最后被选上。那么“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错在哪里?其实它没错。一个人很努力地把玻璃的脏东西擦掉,他每天忏悔业障,调伏爱取,这个人肯定很用功。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没有安住法门,缺乏安住法门。你都在有相的因缘里面动荡,看不出你安住了没有。如果“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太好了!真空妙有,无住生心。
\n
这个大乘的安住法门,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即便我们的枝末法门做得不到位,我们的忏悔业障,调伏爱取,可能做最大努力只调伏了一部分,但是你如果安住得好,最后的能量你照样可以把它吸收下来。所以这个安住法门,就是说你临终的时候把心带回家。你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