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下一个,“待众缘”。这个业力要得果报,它必须要有成熟的因缘,就是它必须要数数现行,辗转增盛,深生好乐等等。
\n
第六个,“引自果”。当他得果报的时候,各别各别的身心去得各别各别的果报。比方说你布施的种子,它会成就富贵;你忍辱的种子会让你庄严,所以业力得果报是不能互相抵消的。比方说一个人他过去生肯布施,但是他脾气很大,他布施以后经常去讥嫌别人,那么他得果报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呢?福报很大,身相丑陋。这个果报是各得各的,你不能够说我过去犯了错,我拿这个一万块去布施寺庙来做个抵消,对不起!布施有布施的福报,造罪有造罪的痛苦,不能抵消,除非你忏悔,你针对某一个业忏悔才可以。所以他这个业的相续是各人各人的。我们生命的内心当中,有很多的相续,你不能用这个善的相续,去抵消恶的相续,不可以!你必须一一的忏悔,你必须把它抓出来好好地忏悔!
\n
当业力形成以后,它有决定性、等待性跟得果报的作用。这个得果报就有两种情况,我们看最后的总结——种子的作用。
\n
种子作用:
\n
已成熟——引生果报。
\n
未成熟——生起现行。
\n
它已经成熟了,当然得果报;没有成熟的,它就不断地生起现行,它会引生新的现行,让它快速地成熟。
\n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女,这婆罗门女她在煮饭的时候,从窗户看到佛陀过来托钵了,她被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感动。她想要盛饭去供养佛陀的时候,一想,不对,她先生在客厅,她先生是信婆罗门教的,他肯定不答应。但是这个婆罗门女,她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可见她这个人供养的心很强。她就动了个脑筋,她就把这个米,先用布把它捏成水,捏成一种粥的相状,就是它本来是固体的,把它捏成液体的、稠状的粥,她就跟她先生说:这个粥不要了,我拿去倒了。结果她出去的时候,不是把它倒掉,她是虔诚地供养佛陀。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