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要接受,这才算。
\n
所以一个业的成就,在唯识学提出了五个条件。但是我们要抓住主题,最重要的一个,“意乐”这个最关键了。意乐它决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这个业造得是不是很强烈;第二个,这个业它是不是会产生相续的力量,这个最可怕!它是不是会不断地增长广大。
\n
佛陀曾经把这个意乐在造业的过程当中,佛陀讲一个譬喻,用马车做譬喻。他说造业当然有一些思想跟行为,你的思想,你是怎么想?就是你做这件事情,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是那一匹马。你布施是怎么想的?你是可怜他去布施,或者你只是炫耀自己的了不起去布施,这又是一个业。所以这个就决定了你这个业的强弱,这第一个。
\n
第二个,业的方向。你其他的行为,就是那辆车子。所以决定这辆马车方向还有速度的,当然是那一匹马。
\n
几年前我有一个学生,他可能领了一笔奖金,他就护持了中部的一个道场。据他的描述,他护持这个道场的心是护持三宝的心,因为那个时候那个道场要盖大殿,他供养钱出去了。但是后来发生九二一大地震,这个大殿被破坏了。破坏了以后他非常懊悔,他说早知道他就不应该去布施了,这布施白费了,他非常后悔,他说他的功德因为地震破坏了,他就来找我。
\n
我说你的布施功德,果然是被破坏了,但是不是地震破坏的,是你后悔。因为你这个业,你布施的时候,你是一个护持三宝的心,你业为什么能够相续到现在,就是那个心。你现在把那个相续的心给破坏了,后悔的可怕是你破坏那个善的意乐。
\n
诸位!一辆马车当这个马消失的时候,这辆车子就没有意义了,它这个业就不能得果报了。这个业,一个静态的业是不能得果报的,所有的善业恶业要得果报,它必须是一种活动的状态。“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它必须要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种业才可能得果报。虽然你今天的布施,当时是一个好的意乐,但是你后悔以后,你把当时那个好的心给破坏了,因为你后悔,就把那个心态破坏了,断相续心了,结果你的业变成一个静止的状态,虽然是善业,但是它很难得果报了,除非你以后继续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