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的时候,你的心是欢喜的。你如果没有成功地把心从外因缘收回来,你临终的时候一定很痛苦,就像生龟脱壳,因为你的心这个触角伸得太广了,当死亡要破坏你今生因缘的时候,你会受不了。
\n
所以一个活在愿力的人,他的来生他的生命是规划在未来,所以他临终的时候是非常欢喜的。因为他的目标即将实践,这个是约着现世的功德。后面是讲到来生的功德。
\n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即便他没有往生净土,也因为他一种生命的愿力——他跟诸佛菩萨同一个愿力,他生命已经不是用业力来引导,用愿力,所以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他能够得到跟十方诸佛菩萨生长在同一个地方,得到善知识的摄受。
\n
第四个,“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他的那个菩萨的戒体,菩萨种性,快速成就。戒度,这个戒体是什么意思?菩萨种性有两种意思:第一个“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二者“若堕恶趣,终不久留”。就是一个发了很强愿力的人——“虽作恶业,速疾能悔”,他有过失,他马上能够警觉出来。如果你这个人出现了过失,你都没有发觉,直到恶贯满盈以后你才知道,表示你这个人攀缘心真的很重,你已经失去自我反省能力了。
\n
所以一个发菩提愿的人,他有过失,他马上会发觉不对,马上断相续心,虽作恶业,速疾能悔。这是菩萨种性的第一种情况,他的身口意的罪业不会造太久;第二个,这个人即便一时的糊涂,堕三恶道,他在三恶道的时间也不会待太久,马上弹出来。你看有些人他堕落到畜生道做一只狗,他一旦下去以后,这个狗要做很久才会出来,因为他的攀缘心重,所以他一旦得到这个果报以后,他很难超越这个果报。所以菩萨种性,他在因地上,他的过失很快发觉;在果地上的这种果报,他很快会超越。
\n
最后,“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他的功德会快速成就。所以我们做好了一种心态的准备,对我们净土宗就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n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
\n
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