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我们内心深处在临终的时候,会有两个东西浮出水面:第一个,就是我们无始劫来包括今生的攀缘、贪求,产生了一种爱取的烦恼;第二个,就是我们平常所造的生死的业力。这两个东西平常不现前,所以你也就不知道怕。如果说,你平常是用信仰式的念佛,你临终还用信仰式的念佛,你生死这一关就过不去了。因为这两种力量,当生死业力跟颠倒妄想两个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产生的力量不是靠信心可以冲过去的,那得有一种智慧的观照跟菩提的愿力,这种善根的力量,才有办法突破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平常念佛得力,临终的时候不得力,因为这是不同的相貌。你平常念佛,你只是处理生命的痛苦快乐这一块而已,是安乐道,但是你临终念佛是处理生死问题,那这个标准就更高了。
\n
所以如果你有志于念佛,你的志向不只是今生而已,你有远大目标的人,你除了念佛以外,这个禅观的智慧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了。因为临终的时候,你一定要面对你生命当中两个大的重点,一个你无始劫来的颠倒妄想,内有颠倒妄想,外有生死业力,你一定会面对的,你怎么过这个生死关?当然我们不必调伏它,我们不必断除妄想,我们更不可能断除业力,但是作为临终的正念,你起码要让这个内在的妄想与外在的业力是在一种调伏沉淀的状态,你不能把妄想跟业力弄得那么的炽盛,那么的强大,对你临终的时候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在平时是用善念式的念佛,信仰式的念佛,到临终你就是要靠善根。
\n
我们这次《禅观与净土》的基础篇,第一个,真正发心。就是讲到首先我们要好好地去处理内在的颠倒妄想。颠倒妄想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贪恋娑婆;第二个,心量狭小;第三个,向外攀缘。三个主题。
\n
如果说你有志于念佛,你不只是求得今生的离苦得乐,你想要了生死,你甚至于有更远的目标,你要成就佛道,那么你第一块要处理的就是调伏你心中对娑婆世界的爱取。我们在生命的经验当中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这种感受让你有一种快乐感受,在你感受的下一剎那带动你的想像,你心中会捏造一个影像出来,当快乐的感受跟你心中影像结合的时候,那你就会产生执着了,你的心就住在这个影像。我们对于一种美好影像的这种执取,这个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就是一种颠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