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都说说吧,怎么捅这个天,才能既不伤到笼子里的鸟,又能把笼子拆了。”叶凡坐在龙椅上,开门见山。
\n
鲁班第一个站了出来,他这个技术狂人一谈到专业问题,就两眼放光,瓮声瓮气地说道:“陛下,这有何难?给臣足够的材料和人手,臣能造出一座‘通天塔’,高耸入云,直抵天幕!咱们直接上去,看看那是个什么玩意儿,摸一摸,敲一敲,总能研究出它的材质和弱点!”
\n
话音未落,袁天罡便摇了摇头,他那青铜面具下的声音沙哑而神秘:“鲁班尚书此法过于刚猛。天幕蕴含天道之力,非凡物可触。物理接触,太过凶险。凡俗之物一旦靠近,恐怕瞬间便会化为齑粉。依臣之见,当借星辰之力,引周天星斗为我所用。待七星连珠,或荧惑守心之时,天道之力必有波动,届时便是天幕最薄弱的瞬间,我们或可窥其一斑。”
\n
刘伯温抚须道:“袁大人的星象学固然精妙,但终究是被动等待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臣主张,于京城龙脉之上,布下一座‘逆龙大阵’,以国运为引,逆冲天幕。此法虽霸道,却能主动激起天幕的反应,从而让我们锁定其阵眼所在。只是此法风险极大,一旦国运受损,社稷亦会动荡。”
\n
三位神人,三种思路,每一种都堪称惊世骇俗,却又各有弊端。鲁班的“器”,袁天罡的“时”,刘伯温的“势”,三者似乎难以调和。
\n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诸葛亮身上。
\n
这位大夏丞相不疾不徐地摇着羽扇,脸上带着智珠在握的微笑:“三位之言,皆是妙计。但为何,我们不能将它们合而为一呢?”
\n
他走到御书房中央的沙盘前,羽扇挥动,指点江山。
\n
“我等可由鲁班大师,建造一座通天神台,作为‘器’之基座。再由袁天罡大人,于神台之上,刻下星辰轨迹,引动‘时’之天机。最后,由刘伯温先生,将整座神台化为逆龙大阵的阵眼,掌‘势’之枢纽。三者合一,以国运催动,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