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说是当年与先帝(萧道成)一同从军时所佩。”他顿了顿,目光坦荡,“刺史若不信,可查族谱。潇氏本为萧氏,因罪改姓,宗卷中应有记载。”
\n
站在一旁的林夏适时开口:“刺史大人,如今东昏侯宠信奸佞,屠戮忠良,连宗室亦不能免。萧衍公子避祸襄阳,实为求一安身立命之所,更欲为刺史效力,共扶社稷。”
\n
萧懿盯着玉佩,又看了看萧衍沉稳的神情,心中已有几分动摇。他与东昏侯的矛盾早已激化,正需招揽人才。萧衍既是萧氏,又有林夏这般谋士辅佐,或许真能派上用场。
\n
“也罢。”萧懿挥手,“你且留下,先在军中任主薄,熟悉军务吧。”
\n
萧衍在襄阳的日子,并不轻松。军中将领多是行伍出身,看不起这个“空降”的文弱主薄,时常寻衅滋事。一次,部将吕僧珍故意在演武场刁难:“听说萧主薄颇有才学,不知能否舞刀?”
\n
萧衍并未动怒,接过吕僧珍递来的长刀,沉声道:“舞刀不敢当,略懂防身之术罢了。”他曾随父学过武艺,虽不精,却也稳健。只见他长刀出鞘,招式虽不华丽,却招招扎实,隐隐有章法。吕僧珍看得一愣,暗赞其沉稳。
\n
林夏则在暗中为萧衍铺路。他利用自己太学博士的旧识,搜集襄阳的风土人情、山川险要,整理成册交给萧衍;又时常与地方士族往来,打探消息,为萧衍结交人脉。一次,襄阳大旱,百姓流离,林夏建议萧衍:“可奏请刺史,开仓放粮。一来解百姓之困,二来可收民心。”
\n
萧衍依计而行,萧懿虽有犹豫,但在林夏“民心即军心”的劝说下,最终同意。放粮那日,萧衍亲自到粮仓前分发粮食,看着百姓感激的目光,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民心”二字的重量。
\n
半年后,北魏南下攻雍州,围樊城。萧懿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诸将皆主张死守,唯有萧衍上前一步:“北魏远道而来,粮草不济,若死守,正中其下怀。不如派一支精锐,绕至敌后,烧毁粮营,敌军自退。”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