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郭教授,您请讲。”
\n
“我想说的是计算问题。
\n
想必您比我们所有人都清楚。
\n
光是玻尔兹曼中子输运方程一项,单次临界参数变更就需要完成至少5000次的六维积分运算,一个参数组需要上百次的迭代。
\n
这一项就要耗费多少算力!
\n
加上中子倍增系数,粗略估计至少20万次的概率计算统计。
\n
这还只是第一步。
\n
还有后续呢。
\n
我们需要建立冲击波传播模型。
\n
单次二维模拟需分割上万个网格,每个网格计算压力/密度/速度的1000步时间演化。
\n
这些就需要上千万次的计算。
\n
此外,还需要预测核材料在亿度高温与百万大气压下的相变与流动性态,构建包含电子简并压的物态方程。
\n
除了这些,还要进行铀球的公差模拟,链式反应的随机模拟。
\n
任何一下,都是上万次的计算。
\n
算错一次,满盘皆输!
\n
可我们只有这些人,如何完成这庞大复杂的计算?
\n
听说陈部长正在从全国各地调集数学和物理学精英人才。
\n
可就算这样,恐怕也是杯水车薪啊!
\n
这些计算,如果全部写在草稿纸上,那草稿纸,恐怕能铺满整个戈壁滩。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