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好似睡著了一般的老太监朴仁猛却是声音沙哑的询问道:“既然杭州府的百姓们能够靠著这养蚕为生,並且还能负担高额的赋税,这理应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才对。“
“先生为何...“
后面的话,朴仁猛没有在说,但曹爽却是早已明白了其言外之意,脸上转而露出了一抹苦笑。
“老爷子,土地的数量终究有限,浙东的百姓们为了生存,转而种植经济价值更大的桑树。“
“您觉得用以耕种的土地,还有多少呢?“
听得此话,心绪本是有些迷茫的朱元璋只觉一股电流猛然传遍全身,口中不由自主的惊恐道:“因小失大!“
种植桑树固然能够让浙东的百姓们赚取更多的银钱,但这些银钱终究不能当做饭来吃。
假若百姓们失去了赖以为生的“耕地“,一旦碰上个天灾人祸,粮食短缺的问题便会骤然放大。
到时候,手中握有银钱的百姓们便会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危险处境。
即便朝廷自其余省份抽调粮食,也必然会导致粮价上涨,最终受苦的,还是勤劳朴实的无辜百姓。
“不仅如此,“许是觉得此等情况,还不足以令眼前的翰林学士“刘三吾“和有望染指储君之位的燕王朱棣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曹爽转而开口补充道:“如今浙东的百姓们还算安居乐业,乃是因为朝廷在收取赋税的时候,允许百姓们以蚕丝,桑麻等物直接抵税,不似寻常的百姓们还要將粮食变卖换取银钱,平白多了一项损耗。“
“但若是有朝一日,杭州当地的官员和商人们彼此勾结,肆意压低蚕丝的价格,翻云覆雨间便可令这些百姓们倾家荡產,苦不堪言。“
放眼歷史长河,歷朝歷代在王朝末期,之所以会出现土地兼併的情况,其实便离不开“垄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