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书网
“那倒不是,“闻言,曹爽赶忙摇了摇头,隱去了脸上的意外之色。
他对“大明战神“李景隆的刻板印象皆是来自於其在“靖难之役“的所作所为,但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或许这位自幼被养於深宫中的曹国公,天生便是適合干“外交“的人才吶。
“其实九江是有些真本事的,不像外间传闻般一事无成。“终究是自幼一同长大的“发小“,燕王朱棣还是忍不住为李景隆说起了好话。
他虽然常年在北平坐镇,但在私底下却也密切注视著南京城的各种动向,也曾听说过诸多有关於李景隆的“流言蜚语“。
作为自幼含著金汤匙出生的勛二代,李景隆虽然享受著各式各样的特权,但也一直生活在其父李文忠的阴影下。
生长於这个时代,大明的勛贵子弟们时常会被人与其父辈放在一起比较,而李景隆因为同时兼顾“勛贵“和“外戚“这两层身份,更是活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
起初的时候,年幼无知的李景隆也希望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已,但残酷的事实却是证明,无论其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均被认为理所应当。
因为他是李文忠的儿子。
久而久之,李景隆便是逐渐有些“自暴自弃“,甚至於“摆烂“,不再愿意理会市井间的风言风语,转而心安理得的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
“殿下误会了,我对曹国公没有半点意见。“见燕王朱棣一脸认真,准备向自己陈述他和李景隆的幼时经歷,曹爽便是苦笑著摇头,再一次强调自己的態度。
他不过是一个侥倖穿越歷史长河的幸运儿罢了,如何敢在陌生的领域,对这个时代的顶级勛贵评头论足?
“既然如此,孤便放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