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年间,日本举倾国之力发动的“白江口之战“遭到覆灭之后,日本掌权者对待中原王朝的態度便由之前的“对抗“转换为“臣服“,不仅主动接受了唐朝赐予的“日本“国號,更是全面模仿唐朝的制度,並长期以“东夷“的身份参与东亚朝贡体系。
可以说,在蒙元皇帝忽必烈发动“元日战爭“之前,即便是前宋王朝偏居一隅,但依旧被“欺软怕硬“的日本奉为正统,不敢冒犯。
可以说,中原王朝在日本国內,上至天皇王公,下至寻常百姓,均是拥有著“天朝上国“的地位。
也正是基於此等原因,朱元璋於洪武元年在南京建国称帝之后,方才以“上国“的姿態派遣使臣至日本,要求彼时掌权的幕府將军臣服。
只不过因为“元日战爭“的缘故,日本与中原王朝在官方层次上,断绝了將近百年的外交关係,导致將蒙元取而代之的大明对於日本倭国內部的情况认知出现了偏差,这才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
在意识到自己得罪了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明之后,子承父业的足利义满接连派遣使臣,请求与大明进行通商。
不过因为朱元璋一直对日本倭国昔年桀驁不驯,弒杀使臣的违逆之举耿耿於怀,始终没有答应足利义满的请求,並在临终之前,专门將日本定为“不征之国“,要求后世子孙直接孤立这个自视甚高的国家。
当得知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之后,足利义满第一时间派遣使臣携带由日本天皇颁发的国书,前往大明拜謁,並在国书中奉明正朔,称臣纳贡,希望仿造唐朝时的旧例,建立明日贸易关係。
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称帝之后,出於维繫自身统治以及政治因素的考虑,最终同意了足利义满的请求,並此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当得知大明皇帝將自己册封为“日本国王“之后,早已实际掌握了日本军政大权的足利义满顿时喜出望外,並且亲自书写国书,在信中以属臣自居。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