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还请陛下三思。“
闻听此话,殿中诸臣均是轻轻頷首,就连上首的朱元璋也是微微一怔,脑海中不由自主回想起昔日征战沙场的崢嶸岁月。
以他的过往经歷,自然是深知消息传递的重要性,不过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裁减驛站,而是打算在曹爽的建议下“开源节流“。
“尔等可有不同意见?“
抿了抿有些乾涩的嘴唇之后,洪武大帝朱元璋便是饶有兴致的追问道,心情很是畅快。
他虽是这偌大帝国的掌控者,但往常在处理冗杂政务的时候,面对著朝中各执一词的朝臣文官,他心中总是不可避免的產生些许茫然感。
但如今,在提前得知了曹爽的意见之后,心中却是时隔多年,重新找回了掌控全局的运筹帷幄之感。
“回陛下,臣倒是有些想法,“短暂的沉默过后,瞧上去不过三十余岁的刑部尚书杨靖侧身出列,有些迟疑的拱手道。
“哦?大胆说说..“朱元璋的脸上流露出了一抹欣慰之色。
这杨靖乃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因为在算术之道颇有心得,故此在出仕的第二年,便被他亲自擢升为户部侍郎,接触大明的財政。
此后的时间里,因其针对於边陲军费的整顿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为朝廷节省了大笔钱粮,又晋升为户部尚书。
直至前两年,为了推行朝廷颁布的法令,他方才命杨靖与彼时担任刑部尚书的赵勉对调。
故此严格说来,朝中真正懂得“开源节流“的朝臣,反倒是这由户部调至刑部的杨靖。
“微臣斗胆敢问陛下,这整顿驛站之策,出自何人之手?“
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