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机的同时,心有所感,实在是让他自愧不如。
“这个法子听上去倒是可行..“
听了杨靖的解释之后,兵部尚书眼神先是一暗,隨即便悻悻的点了点头,默默回到了队伍之中,表情很是惆悵。
不同於“以文抑武“的前宋,即便大明建国已有二十余年,朝廷一切都在步入正轨,但他们这些文官士绅的地位也远不如那些军功显赫的开国勛贵。
尤其是他这位兵部尚书,因为五军都督府的存在,手中掌握的“兵权“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平日最多的差事便是负责处理后勤輜重,其中便涉及到了这分布在各地的驛站。
但朝廷若是有意通过驛站创收,无疑会进一步削弱他手中的权柄。
“不仅如此,“像是在心中压抑许久,杨靖又紧接著补充道:“大明驛站通常分布在城外,空余出来的房舍也可为路过的商队百姓遮风挡雨。“
嘶。
待到杨靖將话说完,在场的六部尚书们均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即便他们並不擅长財政创收,但也知晓杨靖的提议大有可为。
大明驛站本就是在前元的基础上予以修缮扩建,顶不济也能有个四五间房舍,至於分布在交通枢纽,咽喉要塞等地的驛站,房舍更是多达百间不止。
这些房舍空著也是空著,还真不如“为民分忧“。
“敢问杨大人,我大明驛卒帮工若是替民间百姓传递书信杂物,又该如何定价?“
“这个口子一开,分布在各地的驛丞是否会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朝廷又该如何监管?“
“此外驛站的房舍,是否会被当地富绅豪商趁机侵占,隨意定价?“
就在杨靖和户部尚书赵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