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那些酸儒们善於“揣摩“人心,但也知晓朱元璋的这话意味著什么。
或许从此之后,悬在他们这些淮西勛贵头上的那柄刀,便將彻底消失不见。
...
...
次日清晨,天色尚未完全大亮,稀薄的沉默尚且笼罩在巍峨的皇城之上,高大的宫门外已是人满为患。
身著各式官袍的朝臣们按照官位秩序依次站立,脸上儘量保持肃穆的同时,却也充斥著掩饰不住的狐疑和惊惶。
俗话说,紫禁城没有不透风的墙。
有关於这两日发生在紫禁城中的种种,早已顺著徐徐微风,飘进了城中的大街小巷。
自幼被天子养育膝下,地位尊贵无比的“皇长孙“近两日似乎有了失宠的趋势?不仅被天子於乾清宫外当眾训斥,令其应在太子灵前守孝,后又被天子於乾清宫屏退,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除此之外,隨著稳坐大明储君二十余年的“太子“朱標撒手人寰,大明国本动盪不堪,宗室诸王表面上诚惶诚恐,但背地里估摸著也是蠢蠢欲动。
此等情况之下,这大明未来皇位的归属,实在是扑朔迷离吶。
窃窃私语中,本就低沉的穹顶似乎黯淡了许多,似乎在暗示著什么,叫人人心惶惶。
厚重的宫门外,当仁不让站在队伍收尾的,则是身著亲王冕服,年岁不一的宗室藩王们,眾人脸上倒是没有太多表情;不过倘若有人近前细细观瞧,便会发现秦王朱樉眼中转瞬即逝的狡黠。
作为地位仅次於太子朱標的诸王之首,他无论是年纪,或者威望都远胜於那些稚嫩的“异母弟“,唯有老三朱棡和老四朱棣能够与他比擬。
不过这两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