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韩琦,欧阳修主导下的太常因革礼修撰得到了官家的好评。
眼见官家心情很好,欧阳修道:“修撰太常因革礼此书,臣是交给太常同知院事吕夏卿,章越二人主之,文安县主簿苏洵,项城县令姚辟二人辅之。”
官家道:“参政知人也。吕夏卿修新唐书可知其学识渊博,苏洵之前,朕要他试舍人院,他却以老病不肯应诏,朕还以为他怕不如他两个儿子,如今看来未必是雏凤清于老声。”
“至于章越……参政更是擅用,朕看此事他出力最大。”
欧阳修道:“朝野皆称,本朝嘉祐之后最是得人,官庶常举十数人,但无论如何举,必有苏轼,苏洵,章越等在其中。”
官家欣然道:“修书有功,韩相公看如何赏赐才是?中书拟一拟。”
韩琦奏道:“太常因革礼共百卷,如今不过进二十卷尚不足封赏,若陛下真要赏赐不如等百卷修完。”
官家闻言悠然道:“百卷修完,朕看不看得到了。”
韩琦,欧阳修,王珪忙道:“陛下春秋正盛,勿言于此。”
官家淡淡地笑道:“无妨,朕不过随口一提,朕于嘉祐之间极力取士,视科举为重典,意在留可用宰相,造福后世子孙。”
“这几人都是可用之才,中书记一记,日后政事堂叙职时当大用。”
“至于章越朕觉得此人入礼院不过数月,即有如此建树,实在难得,朕想赐他一个经筵官,中书与学士院以为如何?”
韩琦三人都是吃了一惊。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