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背轻敲:
「虽说与那性功中的『神识清明』非是一路,然终究是隔溪相望丶水脉相通,若能并修,自是最妙不过。」
「刘某手里,倒有一门旧法,不敢说是登堂入室的高妙功诀,却也算得扎实,一路稳打稳扎。」
语气随意中,透着点真意:
「只要心静,便能行得,稳一稳神魂之根,总比无门可入强。」
姜义听得明白,自是知他这番是要传法了。
也不绕弯,当即拱手一礼,语声沉稳:
「庄主厚意,姜某自不敢忘。你我两家素来亲近,庄主又是一心为善。贤侄若要常来走动,何来拘束之理?」
刘庄主听了,唇角笑意更深几分,缓缓点头:
「正是这理。友朋之道,贵在彼此知心,你我若还讲那套虚礼,倒教人笑话了去。」
话落,两人相视一笑。
春风徐来,吹得山脚果林轻晃,枝头嫩叶婆娑。
说话间,刘庄主已随手一指,请姜义在屋前石凳落座。
落定之后,便不紧不慢地开了口,语声低沉如风过松间,将那「神旺」之法,一字一句缓缓道来。
此法名曰观想。
讲究的是心念如止水,神意似浮灯,先以心诀静定,内观周身,再引一缕清气归于神魂之域。
冥冥之中,便可照见自身魂魄之象。
那魂象各异,或如星火,或若浮灯,亦有似晨曦微曳,似浊月低垂者。
皆因命数丶根骨丶心性不同,各有其理。
若能于观中照见此象,清清明明,如水中月丶镜中花,而心念不动丶魂象自稳。
便是神旺小成之相。
此法不借丹药丶不凭外物,全赖自身悟性与心境。
修成者,便可为将来「炼气化神」之基石;
若未得,也无大碍,唯是修行时神念难聚,略为迟滞罢了。
姜义凝神而听,神色不动,唯眉心微敛,似有所悟。
那原本遮在迷雾之后的门槛,此刻终于隐隐显出个影来,虽远,却已可趋。
刘庄主见他定性不乱,便不再赘言,当下口述那门观想心诀。
共计三百九十一字,皆为古语,简洁含义。
看似平常,实则字字扣人神识,细读时犹有馀音绕梁之感。
姜义静坐不动,听得极是认真。
他如今已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