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第三拨……」
他摇了摇头,嘴角一挑,笑里透了点调侃:
「就是我爹那路人了,鸡毛蒜皮的把式,练来练去,就为了回村当个里正丶亭长,管些催粮抓丁丶鸡飞狗跳的乡下事。」
众人听得默了一默,也不知是被将来敲了心思,还是那口乾饼子噎得不好咽了。
「咱们这堆人里头,怕也就亮小子,有那麽点子机会,被挑进头拨里头去。」
那人说着,目光在众人脸上转了一圈。
终又落在姜亮身上,语气里带着三分感慨丶七分服气。
此话一出,四下顿时静了静,继而便是几声应和。
城里的公子与乡下的庄稼伢子,自打进门那日起,底子便不一样。
那些大户人家的,几岁就有人伺候着喝药汤丶熬骨血丶练拳桩,名师在旁,错一招就是一板尺。
至于他们这帮泥腿子,能吃饱已是福气,只有锄头耍得溜。
这底子一比,自然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也就是姜亮,骨相好丶天分高,靠着一口死劲儿硬是追了上来。
才练了几月,竟已能与那些大户子弟对上几招,不落下风,倒叫人都刮了眼。
众人心里怎想不好说,面上却都露了几分佩服。
姜亮只一笑,懒得接话,只道:
「还说不准呢,况且都是一个院里头练功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多走动便是。」
县尉司的衙房里,窗纸透亮,茶烟袅袅。
几位司吏与教头正围坐一处,桌上摊着一本新誊好的名册。
几人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皱眉叹气,有的却眉眼含笑。
清明一过,新进来的这一拨武生,就得分拨分房丶分教分带了。
虽是官衙编制,可这教头的拳脚丶司吏的笔墨,总归也不是无底的缸。
说到底,资源有限,人情不缺。
分谁多丶分谁少,得讲个理,也得讲个「礼」。
这会儿围着桌子嘀咕的,便是这档口的要紧事了。
「刘家捐了三封银,还附了块地契,说给司里扩个院子。」
「李家昨儿,又托了府上那位表姑爷来说情……」
「韩家的那小子虽不中用,可听说他伯伯前些时节,给县尊送了副青玉双环……」
消息在茶盏与袖口间传递,唇角一翘一落间,几页名册上的名字,便跟着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