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几个裁缝师傅,就要让客人等很久,但如果这样做了,陈雪茹也怕后面出现李红兵说的那些问题。
李红兵一说,陈雪茹也觉得还是稳妥一点,不要那麽激进。
谁知道。
过一阵子,又有什麽政策上的变化,或者其他事情发生。
这次上面收回了棉织品的私营权,虽然对自己的绸缎庄没有造成严重的冲击,但外面那些主营棉布的布店,有的可就惨了,直接关门大吉。
连带着丝绸,也跟着出现了缺货的情况。
幸好她前阵子刚从苏州进了一批回来,暂时不用有这方面的顾虑。
这件事,连李红兵都赞叹陈雪茹的运气好。
布票发行和棉织品统购统销的这件事情,其实李红兵也没有想到。
虽然李红兵知道这个年代的许多事情,但也不是所有的都知道,或者是知道的不都那麽具体。
就好比关于票证方面的,李红兵也就了解个面粉购买证和粮本的节点,以及后面全国粮票发行的标志性事件。
因为很多种类的商品,都是在全国粮票之后,才开始逐步纳入统销统购,所以李红兵以为布票是之后的事情,根本没有提前对陈雪茹做出间接提醒,让她提早做些准备和安排。
简单聊了几句,李红兵和陈雪茹便没再讨论生意上的事情。
接下来。
李红兵骑着自行车带陈雪茹兜了阵风,两人顺路买了些吃的喝的,然后来到北海公园野餐,还租了个小船,到湖上泛舟赏景,开启了愉快的一天约会日常。
……
另一边。
就在李红兵离开董从友家不久,董从友便让自家媳妇去把自己的大徒弟王保国给找了过来。
别说他现在身体不便,就是平时,这种事也不需要他直接出面的。
想要调查了解情况,自然是找人找关系去打听,最为快速便捷和有效。
而不是两腿一迈,直接上门或到处瞎问。
像李红兵说的,到了他们这个地步,谁的手里没点人脉和关系。
傻柱入职轧钢厂的事情,又不是什麽多大的机密,稍微花点心思都能打听出来。
「师父,如果真是那个叫易中海从中作梗,挑唆傻柱做出这样没规矩的事情,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轻饶了他。」
了解清楚自家师父要自己去办的事情,王保国自然也知道了这其中的内情,当即怒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