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接受程度,都相对要高不少。
这回李红兵没亮工作证,反正自己说的是实话,信不信是她们的事情。
随着过去这一年半的发展和积累,李红兵已经渐渐有了「底蕴」和底气,不再需要特地去向别人证明什麽。
把买回来的这两袋面粉和一袋大米搬进屋,李红兵很快又重新锁上门,离开了四合院。
骑着自行车,李红兵再次来到了粮店,又重新买了两大袋的面粉。
因为近,所以这次李红兵并没有特地换一家粮店,粮店店员看他刚买了那麽多回去又来,显然有些惊讶,忍不住多问了两句,李红兵直接解释说这回是帮自己姐姐家买的。
这个时候别说限量购买了,连面粉计划供应的文件,估计都刚提交上去没多久,还没有正式通过,个人买粮几乎没有什麽限制,现在更不会引起什麽怀疑。
刚发工资,往家里买粮食,哪怕一次买粮的数量要比大多数人多很多,也并不稀奇。
有的人家里人口多,或许单纯为了省事,不喜欢麻烦,这些情况都正常。
就李红兵今天买的这些,还完全够不上囤积居奇和扰乱市场。
这也是李红兵少数能有这样公开自由购粮的机会了。
下个月开始,但凡购买粮食,都得到指定的粮店,并且不管是列入计划供应的面粉,还是并未严格限制的其他主粮,都需要实名登记。
也就是说。
比平时多买一点,只要不超出太多,基本没什麽问题,可要像李红兵之前那样偷偷囤粮,已经不现实了。
但凡购粮超出实际太多,都会引起注意。
好在李红兵之前囤了不少,再加上系统奖励的那一货柜精品大米,李红兵可以保证自己和身边的人,在未来几十年,一直到票证时代的终结,都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只不过。
往后送粮的时候,大多数只能偷偷着来,没办法像今天这样明目张胆。
今天他毫不掩饰的给陈雪茹丶自己和姐姐李红梅买粮丶送粮,主要是为了应对接下来的面粉供应计划,保证往后一段时间,他们都能公开透明的实现面粉自由。
至于师父郭友忠那里,李红兵今天就没有专门安排。
先不说厨子缺不了什麽吃的,光是他们师兄弟十几号人,每人往他家里送一些,就够他一大家子用的了。
到时候,李红兵完全可以从自己家里的那些,分一些送过去。
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