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崔子玉提出一个关键问题,“祝大人清点银票时,你一直在旁边盯着吗?”
若放进去时,便已少了一百两,任他们如何严格保管,也只会是九百两,不会是一千两。
闻言,李柘急急说道:“老祝数了一遍,本官又数了一遍,才装进去的。”收到这一千两后,他和祝融清点了两遍,才将这十张一百两的银票放入箱中。
他敢立誓,的的确确是一千两。
开箱那日,他也愣在当场,实在不明白怎么会少了一百两。
顾一岐:“那个装钱的箱子如今在何处,可否让在下看一眼?”
银票没问题,人也没问题,难道是钱箱的问题?
李柘吩咐捕役去取钱箱。
不多会儿,一捕役抱着一个贴有封条的钱箱走来。
说是钱箱,其实是文房提箱,常用来装文房之物。
孟厌认出箱子是紫檀木所制,暗叹这县衙看起来破,装钱的箱子却知用好的。
李柘看他们都盯着箱子看,解释道:“此箱并不是县衙之物,乃是周饶周老爷之物。”
他们当日在周家收到善银后,周饶叫住他们,吩咐小厮取来一个箱子。话里话外皆在担心,银票放在他们身上,恐有失窃之险。便建议他们将银票装入钱箱,贴上封条,到时打开交给百姓即可。
祝融觉得在理,等收齐所有善银,依话照做,谁知最后竟因此没了命。
四人仔细检查了钱箱,封条仅有一次扯开的痕迹。
而且,箱中并无机关。
孟厌:“后来的传言又是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