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论来讨论去,大家还是觉得应该尊重ac团队自身的决定。
大家都认识到,哪怕在欧美,想成功开发一款商用电动汽车,也离不开加利福尼亚州及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支持,而将来无论是想在美国本土引进更先进、更复杂的汽车及电气、电子技术,又或者引进更为庞大的研发及建厂资金,蜗巢科技都不适合站出来充当主导者。
“科伯德的出现,ac推动力团队出现分歧,会不会分化出两条技术路线出来?”梁棠华在会议结束后,突然想到一种可能,在前往工业园食堂的路上,拽住萧良讨论起来。
“从通用汽车开发ev-1项目开始,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研发的主流观念,就是尽可能做出普通人交通出行经济上能承受的电动汽车,但技术的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萧良感慨说道。
“是啊,既然短时间内不能将制造成本降下来,科伯德的思路可以说是另辟蹊径,搞不好更有成功的可能。”张殷彪说道。
“你们思维挺活跃的啊,刚才在会议室怎么都鸦雀无声?”萧良问道。
“电动汽车十年之后能不能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率先形成产业规模,希望都很渺茫,更不要说在中国了,”张殷彪很老实的说道,“说实话,这些问题以前真没有花工夫仔细去琢磨过,今天在会议室里一时想到一些事,没有时间去认真推敲,说话自然要保守一些,省得日后被‘啪啪’打脸。”
“……”梁棠华也是哈哈一笑,表示张殷彪所说,也是他的想法。
前世特斯拉到零八年才交付第一辆纯电动跑车,却确实是到一三年往后才形成一定的产能规模。
以此为基础,很显然大家都误以为国内想要进入新能源电动汽车时代,会比欧美晚得多。
哪怕新能源电动汽车,未来可能是锂电池最大规模的应用场景,但张殷彪也好,梁棠华也好,都以为那是一个极遥远的未来,也就难会有所懈怠。
梁棠华都可以说是锂电行业最杰出的管理者了,他都有所懈怠,要是没有萧良亦步亦趋的亲自盯着,怎么行?
萧良与梁棠华、张殷彪走进工业园区八号员工食堂,看到林杰、袁可飞在朝他招手,打了饭菜走过去坐下,问道:“你们怎么今天也在工业园?你是过来找何宏泰,还是谁,我上午就跟何宏泰在一起开会,没听见他说啊?”
“可飞是过来找你的,我现在进出工业园方便,就将他带进来了。”林杰说道。
“什么事情,电话里不能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