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被一个年轻人轻描淡写地托出,仍让他脊椎窜起一丝寒意。
林火旺说得对——怡和确实将置地视为禁脔,宁愿牺牲市值也不愿引狼入室。
他脑中飞速计算:置地市值在去年末估计仅有六七亿港元,每股价格被刻意压在一两元区间徘徊。
林火旺是重生而来,即便没有情报来源,也比现在港岛任何人都更加清楚。
在真实历史背景下,1977年置地市值约6-7亿港元,怡和持股比例约25%,股价长期低迷。
所以,这绝对是一个绝佳的从怡和洋行手中将置地给鲸吞过来的最好时机。
林火旺捕捉到霍英栋的细微震动,嘴角掠过一丝笑意:“霍老,您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股价低迷,正为我们创造了最佳的吸筹时机。
我们可以通过分散隐蔽的渠道——比如英资券商、新加坡代理行、甚至海外离岸基金——以零敲碎打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吃进流通股。
怡和的目光现在全盯在白银黄金等国际贵金属期货,以及九龙仓的争夺上,这正是我们悄无声息建仓的黄金窗口!
等到怡和回过神,我们手中的筹码已足以撬动整个棋盘。”
“而且,怡和洋行与置地集团之间层层叠叠的债务迷宫,也是他们最大的软肋。
他们用置地的地皮和租金反哺怡和的全球扩张,资金链绷紧如弦。
一旦有外力撕开一道裂缝……”
林火旺的话没有说完,但那种无声的暗示,如同刀锋划过一般,令霍英栋心领神会——这不仅是金融战,更是对殖民资本的精准肢解。
霍英栋深吸一口茶案上残留的沉香,那沉淀了半世纪的凝重气息也无法压下心中的滔天巨浪。
眼前这个比自己幼子还年轻的面孔,竟能将怡和的命脉拆解得如此剔透!
从白银布局,到文化造势,再到此刻直指港岛经济心脏的吞并计划,每一步都环环相扣,算计如棋。
他仿佛看到一条潜伏的龙,爪牙已悄然扣住港岛的基石。
“好!好!好!”
霍英栋连叹三声,声音中既有对林火旺布局的激赏,也有对这股莽荒之力的震撼,“林生这一盘大棋,将天时、地利、人和皆纳于股掌之中!
怡和那群鬼佬作威作福百年,怕是做梦也想不到,最后要跌在你这样一位后生的棋局里。”
他放下手中早已冰凉的茶盏,紫砂与木几相触的轻响在寂静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