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真是想不到啊!”
“还有《香港商报》!”梁威霖眼中精光四射。
“那篇关于汇丰偏帮大地产商的报道,真是一支银针直插要害!”
“虽然汇丰的法务反应强烈,打电话来气势汹汹,要追究所谓‘失实’,甚至暗示要发律师函,但!”他重重一顿,语气斩钉截铁。
“可我们手握铁证,每个数据都经得起查!”
“他们想告?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
“正好让全港市民看看,到底谁在搞‘严重失实’!”
他放下茶杯,身体前倾,语气无比诚挚,带着深深的敬意。
“小林先生,正所谓‘一千钧’,您几句话的价值,真是胜过千军万马!”
“我老梁做了几十年宣传工作,都忍不住要讲一句,您天生就是做传播、做舆论的一把通天手!神来之笔啊!”
听着梁威霖热情洋溢、充满数据的汇报,隔着口罩,让人看不到林火旺的表情变化。
但那一双露在外面的眼睛,平静如水,并没有因为巨大的成功而显露出过多的兴奋,更像是一切都在预判之中。
他微微颔首,声音透过口罩传出,沉稳而清晰。
“梁社长过誉了。”
“左派报纸改革的效果,我来时也做了一番亲眼观察。”
他语速不快,条理清晰地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发现。
“从太子道出发,到铜锣湾,再到中环,无论是街角报摊,还是茶楼食肆,几份左派报纸的抢购热度确实远超平日。”
“最值得留意的是中环。”
林火旺特意强调。
“那里写字楼林立,金领白领云集。”
“我观察到许多穿着高级西装、拿着真皮公文包的年轻才俊,平时可能对左派报纸嗤之以鼻,但今日,他们经过报摊时,也会被那些醒目的标题吸引,驻足、掏钱,甚至一次买走几份。”
“他们的主动消费,意义不凡。”
“这说明我们的改革确实击中了某些焦点,引发了更广泛阶层的关注和思考。”
梁威霖听得连连点头:“对对对!这正是我们新华社一直希望实现的突破啊!
说起来相当的惭愧,我们这么多年没做到的事,小林先生一番提点,立马就超额完成了目标。”
林火旺顿了顿,继续推进话题,提出了左派报纸下一步更精细化和渗透性的改革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