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回到大营,远道而来的岳佟,草草吃了些全马宴,象征性地鼓励了众将领一番,然后带着随从匆匆离开大营。
……
送走岳佟,叶十三陷入了苦冥。
众将领有了丰厚的嘉奖,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一个个争着轮流巡逻。
叶十三挥退何秀儿,独自坐在火盆旁边煮茶谋事。
自他遭遇敌袭以来,眼下虽然大胜元蒙鞑子三次,但每一次,都是有天时造成的幸运存在。
第一次鞑子来袭,战马扬起的漫天尘土,影响了鞑子的视线后掉入壕沟后自行踩踏,才让他在混乱中砍死成百的鞑子骑兵。
第二次,也就是这次鞑子骑兵进犯岘口,飞扬的尘土是没有了。
但第一次使用火器,数万鞑子兵受困岘口,造成拥挤的情形下,长枪才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从而造成至少六七千鞑子兵马的折损。
第三次,也就是他率众主动出击,准备杀过沁目河时,长枪的威力,加上火炮的远程射杀,让集结在对面大营中的六万鞑子精锐,无法在第一时间有效布阵。
这样,火炮加长枪,趁乱又歼灭敌军超两万数。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突然的远程打击,让鞑子产生慌乱的情况下,拥挤和恐慌造成的踩踏,鞑子自身就折损不少,哪里还能发挥兵力的优势来作战?
三次较大战斗,运气无不存在。
如果鞑子的大军早有准备,排兵布阵时将战线拉长,对北防军采取合围的攻势,就是火器威力不小,杀死排头的一大批敌人后,后面大量的敌兵大军,瞬间就会摧毁北防军的阵营。
所以说,火器纵然厉害,但也不是万能的致胜法宝。
要得构成足够的杀伤力,仅眼下的这些血卫军,那可是远远不够。
不要吹牛,保守一点。
一名血卫军长枪,可敌十名鞑子冷兵器者来算,起码要有至少五千血卫军,才能与元蒙大军对阵。
今后的战争,元蒙方面,不可能小股部队作战,可能一出动就是五六万兵力的大军。
扩充血卫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眼下,就连崔明贵,也让他调拨到巴立盟部大营,带着二百血卫军,和万川郡的五千兵马,还有从周钊部,穆顺部抽调的两千兵马一起驻防。
如此看来,巴立盟部的屯兵大营,就有了七千多兵马的驻防。
由于技术力量有限,加上铁料的紧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