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一个时辰,累不说,还耽误多少工夫。”
她越说越激动,手指在草图上用力点着:“有了这个‘公车’,就不一样了。”
“咱们在城里,规划好固定的路线,比如从驿站广场出发,往东走居民区,往西走军营,往北走矿场,往南走暖棚和工坊区,每隔一段距离,设一个‘站牌’,作为停车点。”
“车上配一个司机,再配一个专门负责烧锅炉的,司机开车控制方向和速度。再配一个售票员,负责收钱……哦不,收工分,维持秩序。”
“大家要出门,就到最近的站牌等着,看到‘公车’来了,招手上车付工分。告诉售票员你要去哪一站,到站了司机停车,你就可以下车,这样又快又省力,还不怕风吹雨淋。”
“这车一次能拉十几号人,一天跑个十几趟,比走路快许多倍,省下的时间能多干多少活,多赚多少工分。”
沈桃桃描绘着蓝图,仿佛看到了未来: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一辆冒着白烟的蒸汽车,慢悠悠地行驶着。车厢里,挤满了去上工的汉子,去学堂的孩子,去暖棚摘菜的妇人,大家说说笑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站牌下,人们翘首以盼,车来了,有序地上车,下车。
整个城市,因为这小小的“公车”,而充满了活力和效率。
周莹听着沈桃桃的描述,看着草图上那个冒着烟的小车,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
“桃桃,你说的也太妙了。”周莹的声音带着兴奋,“这‘公车’可行,咱们可以先试试。”
她指着草图分析道:“第一,车在陆上,比船在水里安全,就算锅炉有点小毛病,顶多停车。不至于沉船炸膛。危险小得多。”
“第二,车小用料少,结构简单,这锅炉不用像船上那么大,那么厚。用咱们现有的厚铁板,仔细锻打,应该能行。”
“第三,轮子在地上转,比船轮在水里转阻力小,不容易被杂物卡住,对齿轮精度要求也能放宽些。”
她越说越觉得可行,眼神灼灼:“而且桃桃!你这‘公车’不止是代步工具,更是活招牌。”
“活招牌?”沈桃桃一愣。
“对,”周莹用力点头,“你想,这冒着烟自己会跑的‘铁怪物’,在城里一跑多稀罕。这‘公车’跑起来,就是最好的宣传。让来往的商队都看看,咱们宁古塔有这本事,以后还怕没人来,还怕商路不通?”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