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其实,如果他没有一上位就否决掉父亲的规划,按照原计划在2009年建立起1500万吨钢、1500万吨铁的庞大产能,成为矿省的支柱性企业,今天的一切都可以避免。
一方面钢铁行业的整体萧条、小型钢厂的廉价钢材,冲击不到那时的海鑫,完全可以成功度过萧条期,等到国家出手整顿行业。
一方面也能得到矿省的全力支持和力保,退路无忧。
但这哥们长期待在帝都,压根不管理钢厂,沉迷于投资和并购,又没有真正过人的技术和眼光。
典型的眼高手低。
就从他在网上建立一个什么chana公会,整天给网红砸钱来看,基本和撕葱是一个段位的。
不是不能玩儿,而是,你得先把主页摆弄明白了,闲暇时间再玩。
意识到对方的水平之后,韩烈最后一丝的交流兴致都消失了,简简单单来了两句点评。
“搞实业的一心脱实向虚,这种情况,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是整个国际贸易链条里的生产国定位,利润微薄,不如搞金融来钱快,这是客观原因。
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企业主耐不住寂寞,硬要往投机领域冲,这是拉也拉不住的。
毕竟不是每个老板都能像任总、曹总那样,坚定信念,坚守实体。
所以这跟国家搞国进民退没有任何关系。
行业因为大环境而不景气,小钢厂用劣质钢铁搞价格战,中型民营钢厂耐不住寂寞,都纷纷转型脱实向虚,钢材缺口总得有人补,那就只能是国企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