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应该被归类为模湖判断的应对机制,就是一套量化策略的真正核心。
做不好它,那些机械的外在逻辑甚至跑不赢大盘。
比如韩烈正在写入的“首板战法”,会用的人可太多了。
买进条件:30个交易日之内的第一个涨停板,封涨停后当日内开板,股价坚挺,日内第二次回封涨停,可以在涨停前买进。
卖出条件:第二天低开低走,迟迟不发动强势攻击,则应在第二次冲高回落时卖出;略、略、略。
好了,卖出条件写了一大堆,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也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数字。
【盈利5%或者亏损3%立即卖出】
简单是简单了,可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注定会损失大量的机会,导致能赚的亏损了,能赚30%的只赚了5%。
所以这里就要用到模湖判断,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而不是机械的设定一个数字。
量化工程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写这部分代码。
它是一整套针对不同情况的细则,共同构筑的一个需要临时判断的弹性空间。
这部分做的越好,那么整个模型的稳定性就越高。
虞平安自己的公司,正是卡在了模湖判断上。
买入策略,谁都能写。
持股、加仓、卖出的操作,才是精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