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文化交汇期的城池,也不怕没有故事和新闻讲。
\n
然后我打算在电台名下成立一家报社。
\n
模板类似当初的工人报,同时对外也进行收稿。
\n
赤县城此前的富裕阶层虽然数量不多,但细数起来也还是能找到不少的。
\n
据我所知,其中便有一些爱好写文作诗的人。
\n
例如魏念东,他似乎就曾以什么‘老阴吃小鸡’的笔名写过一些....唔,比较有特色的文章。
\n
实在不行,就先找他来试试嘛。
\n
而一旦有了属于我们的舆论渠道,征兵工作就非常好展开了。”
\n
听到施泽鸿的安排,林立不禁眼露思色。
\n
就像施泽鸿所说的。
\n
一旦舆论端口被掌握在手,很多潜在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n
譬如征兵这事儿。
\n
报社可以专门腾出一期内容,采访一位被刷下来的流民青壮。
\n
通过直接参与者的角度公开相关过程,最后再来一句诸如‘我下次一定会坚持下去’的口号打底,这无疑就会显得透明了许多。
\n
很多事情其实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没有直接了解的渠道,同时还被一些风言风语给糊弄了。
\n
例如本土的网文界,有位写校花文的作者。
\n
此人的体型比普通作者宽一些,因此他的书自然也就比普通作品要长一点。
\n
一本写了近万章,整整数年没有完本迹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