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最主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在经典世界里面,在爆炸之后的那一瞬间,两个圆盘的状态就已经是确定了的。
\n
无论我们在什么时间和位置去测量,得到的都会是同样的结果。
\n
可是在量子纠缠的实验里面。
\n
两个光子往相反方向飞行的途中,其中每一个光子的偏振方向并不是确定的。
\n
而是处于50%的概率顺时针偏振和50%逆时针偏振相叠加的量子态。
\n
你测量的结果有50%的概率是顺时针偏振,有50%的概率是逆时针偏振。
\n
这个光子的状态只有在你测量的时候才能确定,而且完全是一个概率***件。
\n
这代表着什么呢?
\n
最关键的地方来了。
\n
就是说你测量了其中一个光子,这一个光子的状态坍缩成了比如说顺时针偏振。
\n
在遥远地方的另一个光子,它的状态就同时坍缩成了确定的逆时针偏振。
\n
仿佛这两个光子间有一个可以超越光速的联系,可以让它们瞬间可以达成共识。
\n
具体的实验过程就是纠缠光子对利用二类bbo晶体的自发参量下转换,可以产生两个偏振态正交的纠缠光子对。
\n
再利用检偏器以及单光子计数器测量就可以完成了。
\n
相关论文还是挺多的,这里就不多赘述了,也没必要了解太深。
\n
当然了。
\n
或许有同学会问一个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