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不比北京,进进出出都有专人看守,各种先进化设备,守护着祖国的花朵。
墙壁裂了缝的平房,划出岁月历史的痕迹,铺着细小石子的尘土操场,任人随意进出。
他们的穿着打扮明显不是这里学生的家长,老师从玻璃里见到来人,让班长带着读书,出来询问。
“你们是来检查的吗?”老师问,“我还没收到通知。”
在孩子们好奇张望的眼神中,陶竹否认了老师的猜测,并跟老师说明了来意。
因为临时起意,陶竹没有申请任何批文,老师没有让他们进教室,但也没有阻拦和驱赶。
在孩子们课间活动的时候,陶竹找了几个孩子询问他们对未来的想法。
以前陶竹在繁春的时候,听到这样的问题,身边人的梦想还很单纯,想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农业学家。
时光荏苒,再比陶竹小的孩子,他们的梦想在环境变迁引导下,成了当明星,当网红,当博主。
而当下,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朴素而简单,他们想“打工”。
陶竹大学毕业那年,在大厂实习时,身边同时也会调侃自己是“打工人”,但是衣着光鲜,工资动辄上万的打工,和孩子们口中的“打工”俨然不同。
这些孩子甚至并不知道什么叫“打工”,他们只知道,“打工”可以赚到钱,可以住暖和的房子,可以给常年卧床的家人看病。
在陶竹问过他们之后,排成一排的孩子们也有许多问题想问这个漂亮的姐姐。
和普通的贫困山区还不一样,由于大龙山有塌方,除了偶尔会有人来支教之外,很少有外人会来这里。
他们争先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