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条了,那就是一切以皇帝需求为出发点的孤臣。
孤臣没有好下场,甚至不会有好名声,但可以大展拳脚,不用再被人情世故所困扰。
蔡京离开后不久,接到诏令的李格非匆匆赶来,他刚要行礼,就被赵煦拦着了:
「这些虚礼就免了,蔡京的儿子蔡攸收受西夏贿赂,我打算让你彻查,有什麽困难吗?」
李格非一直以来都没受到过重用,突然要挑这麽大的担子,非但没害怕,反而有些跃跃欲试:
「查到哪一步?」
「亲王以下,皆可查办……方才我看了一下待阙的官员,居然多达数万人,是时候杀一批腾位置了。」
宋朝官职少,但科举丶荫恩等方式招揽的官位却比较多,僧多粥少,所以就有了待阙制度。
没有门路的官员,终其一生都等不到一个实缺,只能在家吃着俸禄,四处游玩……嗯,待阙时俸禄是一直发的,这点很适合日子人。
一些人为了早点履职,只能拜入各个宰相门下,成为门生,自称门下走狗,这样补缺的速度就会快很多……所谓的士大夫门阀,就是这麽来的。
听到赵煦的话,李格非小声说道:
「官家,如此一来,恐怕您会落得个暴君的名头。」
赵煦挥了挥手:
「暴君就暴君,总比被异族掳走当个怂包强!」
他同样拿了一把尚方宝剑递给李格非:
「你若没什麽意见,就动手吧,想办法撬开西夏使者的嘴巴,把收受贿赂的官员名单拿到手,明日我会持令牌上朝,百官想要弹劾你,必须先对着令牌发毒誓。」
过去想做这种得罪百官的大动作,阻碍重重,但现在有了可以降下神雷的令牌,一下子给了赵煦重振朝堂的底气。
你不是口口声声为了大宋吗?来来来,发个毒誓先。
连毒誓都不敢发,还好意思称自己为国尽忠?
一旦朝堂上的官员不敢发誓,那些候缺的官员就可以抓住机会上书弹劾他们,官员下台后,位置这不就腾出来了嘛……当皇帝的,得有斗蛐蛐的心态。
当百官不再是铁板一块,皇权自然而然就会集中到皇帝手中。
离开御书房,一位太监跟在了李格非身后,亦步亦趋的向外走去……所谓尚方宝剑,不是拿出来用就行了,需要有皇帝的内侍跟随,这样才能证明剑真乃皇帝所赐,否则你拎个铁片子说是尚方宝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